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高世则宋 1080 — 11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亳州蒙城人字仲贻
高公纪子。
以恩补左班殿直
累迁康州防御使,知西上阁门事。
钦宗靖康间使围城金军,还擢知东上閤门使
高宗艰难时常在左右,及即位,除保静承宣使
诏令编类元帅府事迹付史馆,召为枢密都承旨提举京畿监牧。
绍兴初感德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进开府仪同三司
景灵宫使温州,时皇族居温者多恣横,乃以勋戚重望镇之,民赖以安。
卒年六十五,谥忠节
全宋诗
高世则一○八○~一一四四),字仲贻号无功蒙城(今属安徽)人。
英宗后高氏之族,幼以恩补左班殿直,至内殿崇班,知西上阁门事。
高宗康王时,曾曾随从使金,后为元帅府参议官。
高宗即位提举万寿观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保静承宣使温州供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四)。
六年,充万寿观使(同上书卷一○一)。
九年,进开封府仪同三司(同上书卷一二七),奉朝请,赐第临安
十年,再判温州(同上书卷一三六),寻以病罢,复为万寿观使
十四年召入觐,卒,年六十五,谥忠节
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全宋文·卷三四○○
高世则一○八○——一一四四),字仲贻亳州蒙城(今安徽蒙城)人,公纪子。
幼以恩补官,累迁康州防禦使,知西上閤门事。
高宗即位,除保静承宣使提举万寿观,以感德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进开府仪同三司
绍兴十四年卒,年六十五,谥忠节
宋史》卷四六四《高遵裕传》有附传,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二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方预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方预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在英宗世。
见《延祐四明志》卷一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唐询北宋 1005 — 10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5—1064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彦猷
唐肃子。
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
仁宗天圣中进士及第
吴育荐为御史,后宰相贾昌朝有亲嫌言为罢御史,遂附昌朝而排抵
历知归、庐、湖、苏、杭、青等州及江西福建江东路转运使三司户部判官
英宗勾当三班院,判太常,进给事中
好收藏名砚,著有《砚录》。
全宋诗
唐询一○○五~一○六四),字彦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仁宗天圣中进士,知长兴县,历归、庐、湖诸州。
江西福建江东路转运使
入为知制诰,又出知、青等州。
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彭城》卷三八《唐公墓志铭》)。
有文集三十卷(《咸淳临安》卷六五谓二十卷),已佚,今存《杏花村集》一卷(其中《华亭十咏》诗不完整)。
宋史》卷三○三、《咸淳临安》卷六五有传。
 唐询诗,据《绍熙云间》、《两宋名贤小集》卷六○、《杏花村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会稽掇英总集》等共录得十七首。
全宋文·卷六三八
唐询一○○五——一○六四),字彦猷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以父肃荫为将作监主簿
天圣间中赐进士及第,知长兴县
仁宗朝累官吏部郎中,拜翰林侍读学士,历知归、庐、湖、苏、杭、青等州及江西福建江东路转运使三司户部判官
曾奉使契丹
英宗时勾当三班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进给事中
治平元年卒,年六十。
有文集三十卷、《砚录》三卷。
见刘窸《彭城》卷三八《唐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吕公弼北宋 1007 — 10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3 【介绍】: 寿州人字宝臣
吕公绰弟。
以荫补官,赐进士出身
积迁直史馆河北转运使,始通漕运,移屯兵就食京东,为仁宗赏识,擢都转运使
英宗初,拜枢密副使
神宗立,进枢密使
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太原府,徒知郑州,判秦州
卒谥惠穆
全宋诗
吕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宝臣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夷简次子。
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进士出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二),同判太府寺将作监,迁直史馆
河北转运使权知开封府
英宗即位,加给事中
治平二年(一○六五),除枢密副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枢密使(《宋史》卷二一一《宰辅表二》)。
六年,为西太一宫使,卒,年六十七。
谥惠穆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六二
吕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宝臣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次子。
以父荫补官,赐进士出身
仁宗朝历任河北转运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成都等州府。
英宗即位,召为权三司使治平二年枢密副使
神宗立,进枢密使
熙宁三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观文殿学士出知太原府
徙知郑州,以宣徽南院使秦州
熙宁六年卒,年六十七。
太尉谥惠穆
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有附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素北宋 1007 — 10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3 【介绍】: 大名莘县人字仲仪
王旦子。
进士出身
侍御史、知鄂州
仁宗庆历初知谏院,尝请省非急之费及储金缯以佐边费。
出知成都府,见铁钱泛滥而鼓铸不止,命罢铸十年以权物价。
英宗朝知渭州,教民耕战,积粟支十年,敌不敢犯。
官至工部尚书
卒谥懿敏
全宋诗
王素一○○七~一○七三),字仲仪开封(今属河南)人,旦次子。
进士出身,累擢天章阁待制淮南都转运按察使,又迁龙图阁直学士,历知定州成都府开封府许州
英宗治平初,召拜端明殿学士,出知渭州、成德军。
神宗熙宁初太原府,官至工部尚书
六年,卒,谥懿敏(《乐全集》卷三七《王公神道碑铭》),年六十七。
宋史》卷三二○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六一
王素一○○七——一○七三),字仲仪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旦子。
以父荫赐进士出身,至屯田员外郎知谏院
仁宗王德用二女,擢天章阁待制淮南都转运按察使
历知渭州华州汝州开封府成都府
治平初端明殿学士、知渭州
熙宁中知通银台司,转工部尚书
熙宁六年卒,年六十七,谥敏懿
有文集二十卷、《王文正公遗事》一卷(存)。
王圭王懿敏公墓志铭》(《华阳》卷三七),《宋史》卷三二○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方平北宋 1007 — 10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91 【介绍】: 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
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
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
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
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
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
出知数州府。
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
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
太子少师致仕。
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
卒谥文定
有《乐全集》。
全宋诗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
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
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
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
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
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
侍讲学士滑州,徙益州
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
未几,以工部尚书秦州
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
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
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
司空谥文定
有《乐全集》四十卷。
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
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
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二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少颖悟,景祐元年举茂材异等,宝元元年又中贤良方正
西夏叛,上《平戎十策》。
知谏院知制诰,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三司使
出知、益等州府,十易藩镇。
英宗召拜翰林学士承旨
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寻以父忧免。
服阕,以观文殿学士留守西京,又历数郡。
极论新法之害。
数请老,元丰二年太子少师致仕,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谥文定
深识三苏父子,故苏轼终身敬事之。
有《乐全集》四十卷(存)、《玉堂集》二十卷、《注仁宗乐书》一卷。
王巩张公行状》(《乐全集》附录),《宋史》卷三一八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欧阳修北宋 1007 — 10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欧阳观子。
少贫,从母郑氏学。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
景祐间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
庆历中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
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颍等州。
召为翰林学士
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
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参知政事
英宗初,以尊英宗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
神宗立,请出知蔡三州
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
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
亦擅史学,与宋祁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
四年,移乾德
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
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
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
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
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
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
五年,拜枢密副使
六年,进参知政事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亳州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
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
谥文忠
有《欧阳文忠公集》。
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
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
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曾校)。
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
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
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史》有传。
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幼孤力学,天圣八年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移光化军乾德
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
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
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唐书》。
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治平末,出知亳州
神宗立,徙知青州
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
熙宁四年致仕归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
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
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杨佐北宋 1007 — 10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67 【介绍】: 宣州人字公仪
进士
陵州推官河阴发运判官,以善治水闻。
仁宗皇祐中盐铁判官判都水监
京城地势南下,夏秋苦霖潦,开永通河,患遂息。
又建请治孟阳河以便运。
累官知审官院、权发遣开封府
使契丹,卒于道。
全宋诗
杨佐字良助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
官至资政殿侍讲
龙图阁直学士致仕(《甬上宋元诗略》卷一引《三茅志》)。
全宋文·卷六六二
杨佐一○○七——一○六七),字公仪宣州(治今安徽宣城)人。
进士第,为陵州推官
累迁河阴发运判官,干当河渠司
汴水置都水监,命以盐铁判官同判
开永通河,除汴京水患。
出为江淮发运使
召为盐铁副使,拜天章阁待制,复判都水知审官院,权发遣开封府
英宗崩,再使契丹,卒于道,年六十一。
宋史》卷三三三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文彦博北宋 1006 — 10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97 【介绍】: 汾州介休人字宽夫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累迁殿中侍御史
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永兴等州军。
至和二年复相。
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
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
元丰六年太师致仕。
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
五年,复致仕。
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
卒谥忠烈
有《潞公集》。
全宋诗
文彦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御史转运副使知州判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平章军国事,拜太师封潞国公
哲宗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
徽宗崇宁间预党籍,后追复太师谥忠烈
一生更事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馀年。
著有《潞公集》四十卷。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三、《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文彦博诗六卷,以明嘉靖五年平阳王溱刻《文潞公文集》四十卷本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
参校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清季锡畴、瞿熙邦校本(简称季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嘉靖五年王溱刻、傅增湘校补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另从《施注苏诗》、《舆地纪胜》等辑得集外诗九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四一
文彦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夬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
天圣五年进士
殿中侍御史河东转运副使都转运使,擢龙图阁枢密直学士,知秦州益州,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庆历八年同平章事
皇祐三年罢,出知永兴等州军。
至和二年复相。
嘉皊三年出判河南大名太原等府,封潞国公
英宗朝入为枢密使
熙宁中因极论新法之害,力引去。
司空河东节度使,寻以太师致仕。
元祐初平章军国重事,居五年,复致仕。
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
逮事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五十年。
有《文潞公文集》四十卷(存)。
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蔡抗北宋 1008 — 10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67 【介绍】: 应天宋城人字子直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
为睦亲、广亲宅讲书,时英宗为王子,待以师友之礼。
秦州通判秘阁校理
出知苏州,筑长堤以风潮,通水陆。
广东转运使,治盐运侵窃,岁增十五万缗。
英宗立,召为三司判官
史馆修撰同知谏院,力谏不可尊濮王为皇考。
召试,除知制诰
出知定州,徙秦州卒。
全宋文·卷八九○
蔡抗一○○八——一○六七),字子直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
景祐元年进士,稍迁睦亲宅讲书
英宗在宫邸,礼为师友。
太常博士,为秘阁校理,知苏州
嘉祐七年,徙广东转运使,有政绩。
英宗立,召判凭由司,以史馆修撰同知谏院
知制诰,兼判国子监
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神宗即位,改枢密直学士、知秦州
治平四年八月卒,年六十,特赠礼部侍郎
张方平《蔡公墓志铭》(《乐全集》卷四○),《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韩琦北宋 1008 — 10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75 【介绍】: 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号赣叟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累迁右司谏,疏罢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等四人。
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缓赋调、逐贪吏、汰冗役,活饥民九十万。
宝元间枢密直学士陕西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久在兵间,名重一时,天下称韩范
后召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同时登用。
庆历新政败,出知扬州,徙郓州定州
嘉祐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仁宗有疾,力请立皇嗣
英宗即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
英宗病重,又力请建储。
神宗立,拜司空侍中,寻改判永兴军相州等地。
卒谥忠献
有《安阳》。
全宋诗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
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
庆历三年(一○四三)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
嘉祐元年(一○五六)枢密使三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
神宗立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
不久再次经略陕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
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
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
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有《安阳》五十卷。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韩琦1008-1075字稚圭
相州人
弱冠举进士第二名。
蚤有盛名,识量英伟,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
有《安阳》,词存五首,见《能改斋漫录》及《青箱杂记》。
全宋文·卷八三二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天圣五年进士甲科,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
累迁起居舍人知制诰
元昊反,历陕西安抚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秦凤经略安抚使观察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同除枢密副使,时称「韩、范」。
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徙、定、并、相等州。
嘉祐元年枢密使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封仪国公
英宗,加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平章事进封卫国公,再进封魏国公
英宗崩,又被顾命立神宗。
固请罢相,乃以节度使侍中相州,复为陕西河北路安抚使,判永兴军大名府北京留守
后极言青苗不便,请解四路安抚,还判相州
熙宁八年六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政和五年,加封魏郡王
著有《二府忠论》五卷、《谏垣存稿》三卷、《陕西奏议》五十卷、《河北奏议》三十卷、《杂奏议》三十卷、《安阳》五十卷等。
事迹详神宗御制《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碑》、佚名《韩魏王家传》(《安阳》附录),《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怀琏北宋 1009 — 10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90 【介绍】: 僧。
漳州龙溪人俗姓陈字器之
工诗。
尝住明州育王山
仁宗皇祐中,召对称旨,赐号大觉禅师,住持京师净因院。
一时显宦名流,争与缔交。
英宗治平中,乞归,渡江入四明郡守迎住天童,建大阁曰宸奎,苏轼为撰碑。
全宋诗
释怀琏俗姓陈字器之小字泗州人称琏三生漳州(今属福建)人。
初师事南昌石门澄禅师,为青原下十世。
后为庐山讷禅师掌书记
仁宗皇祐二年(一○五○)诏住东京十方净因禅院赐号大觉禅师
英宗治平中乞还山,归老于浙江四明阿育王广利寺
四明人为建宸奎阁,藏仁宗所赐诗颂,苏轼为之记。
年八十馀卒。
禅林僧宝传》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一五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九三○
怀琏一○○九——一○九○),字器之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陈氏子。
少年为僧,长参泐潭澄得法。
复依圆通讷,为其记室
又曾住衡岳三生藏有年,丛林称之为琏三生
皇祐中,住庐山,诏住京师十方净因禅院,召对化成殿,赐号大觉禅师
治平三年乞归,少留于金山西湖,而入四明阿育王广利寺
后建大阁曰宸奎,藏历代皇帝所赐御札什物。
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二。
苏轼《宸奎阁碑》,《五灯会元》卷一五,《释氏稽古略》,《释氏资鉴》卷九。
禅师名怀琏
字器之
漳州陈氏子也。
初其母祷于泗州僧伽像。
求得之。
故其小字泗州
幼有远韵。
聪慧绝人。
长为沙门
工翰墨声称甚著。
游方爱衡岳胜绝。
馆于三生藏有年。
丛林号琏三生
南昌石门澄禅师者。
五祖戒公之嫡子也。
往拜谒。
师事之十馀年。
去游庐山圆通。
掌书记讷禅师所。
皇祐二年正月
有诏。
京师十方净因禅院
二月十九日
召对化成殿。
问佛法大意。
奏对称旨。
赐号大觉禅师
斋毕传宣。
效南方禅林仪范。
开堂演法。
又宣左街副僧录
慈云大师清满
启白倡曰。
帝苑春回。
皇家会启。
万乘既临于舜殿。
两街获奉于尧眉。
爰当和煦之辰。
正是阐扬之日。
宣谈祖道。
上副宸衷。
问答罢乃曰。
古佛堂中曾无异说。
流通句内诚有多谈。
得之者妙用无亏。
失之者触途成滞。
所以溪山云月。
处处同风。
水鸟树林。
头头显道
若向迦叶门下。
直得尧风荡荡。
舜日高明。
野老讴歌。
渔人鼓舞。
当此之时。
纯乐无为之化。
焉知有恁么事。
皇情大悦。
问答诗颂。
书以赐之。
凡十有七篇。
至和中
上书献偈。
乞归老山中。
偈曰。
千簇云山万壑流。
归心终老此峰头。
馀生愿祝无疆寿。
一炷清香石楼 上曰。
山即如如体也。
将安归乎。
不许。
修撰孙觉莘老
书问宗教
答之书。
其略曰。
妙道之意。
圣人尝寓之于易。
至周衰先王之法坏。
礼义亡。
然后奇言异术。
间出而乱俗。
迨我释迦入中土。
醇以第一义示人。
而始末设为慈悲。
以化众生。
亦所以趣时也。
自生民以来。
淳朴未散。
则三皇之教简而素也。
及情窦日凿。
则五帝之教详而文也。
时与世异。
情随日迁。
故三王之教密而严秋也。
商周之诰誓。
后世学者。
有所难晓。
彼当时人民。
听之而不违。
则俗与今如何也。
及其弊而为秦汉也。
则无所不至。
而天下有不忍愿闻者。
于是我佛如来。
一推之以性命之理。
教之以慈悲之行也。
天有四时循环。
以生成万物。
而圣人之教。
迭相扶持。
以化成天下。
亦犹是而已矣。
至其极也。
皆不能无弊。
弊迹也。
道则一耳。
要当有圣贤者。
世起而救之也。
自秦汉至今。
千有馀岁。
风俗靡靡愈薄。
圣人之教裂而鼎立。
互相诋訾。
不知所从。
大道寥寥莫知返。
良可叹也。
虽以出世法度人。
而持律严甚。
上尝赐以龙脑钵盂。
使者焚之曰。
吾法以坏色衣。
以瓦钵食。
此钵非法。
使者归奏 上嘉叹久之。
居虔服玩。
可以化宝坊也。
而皆不为。
独于都城之西。
为精舍。
容百许人而已。
有晓舜禅师
栖贤
郡吏临以事民其衣。
走依
馆于正寝。
而处偏室。
执弟子礼。
甚恭。
王公贵人来候者。
皆怪之。
具以实对曰。
吾少尝问道于
今其不幸。
其可以像服。
二吾心哉。
闻者叹服 仁庙知之。
再落发。
仍居栖贤寺
治平中
再乞还山坚甚 英宗皇帝留之不可。
诏许自便。
既渡江。
少留于金山西湖
遂归老于四明育王山广利寺
四明之人。
相与出力。
建大阁藏所赐诗颂。
榜之曰宸奎。
翰林学土兼侍读端明殿学士苏轼
为之记。
京师始建宝文阁
诏取其副本藏焉。
归山二十馀年。
年八十二。
无疾而化。
赞曰。
琏公生长于寒乡。
栖迟于荒远。
钵饭布衲
若将终身。
一旦道契 主上。
名落天下。
而能焚龙脑。
让正寝。
非其素所畜养。
大过于人者。
何以至是哉。
至于与士大夫论宗教
则指物连类。
折之以至理。
使其泮然无疑。
则亦知为比丘之大体者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龚鼎臣北宋 1010 — 10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87 【介绍】: 郓州须城人字辅之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
初为平阴簿,后历知州县。
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转吏、礼二部郎中
尝请汰滥官冗兵,禁奢靡,又屡上疏劝皇太后还政英宗
论大事无所顾忌,然词气平和,多被采纳。
后出知应天府,徙江宁
神宗朝,累官判太常寺留守南京
后知青州提举宫观,以正议大夫致仕。
有《东原录》、《周易补注》等。
全宋诗
龚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
嘉祐六年(一○六一)同知谏院,出为淮南路体量安抚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应天府(同上书卷二○四),徙江宁
神宗时历知兖州青州
元丰八年(一○八五)致仕(同上书卷三六一)。
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
有《东原集》五十卷,已佚。
今存《东原录》一卷。
事见宋刘挚忠肃》卷一三《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全宋文·卷九三一
龚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景祐元年进士,为平阴县主簿,历知莱芜濛阳县渠州
召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寻判登闻鼓院,拜户部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
集贤修撰、知应天府,徙江宁府
谏议大夫京东路安抚使,知青州
正议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七。
著有《东原集》五十卷,《谏草》三卷,《周易补注》三卷,《中说注》三卷,《编年官制图》一卷。
刘挚正议大夫致仕龚公墓志铭》(《忠肃》卷一三),《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丁宝臣北宋 1010 — 10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67 【介绍】: 常州晋陵人字元珍
与兄丁宗臣俱以文知名,时号二丁。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
太子中允剡县
太常博士诸暨县,除弊兴利,人称为循吏
官至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英宗每论人物必称之。
尤与欧阳修友善。
全宋诗
丁宝臣一○一○~一○六七),字元珍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
峡州判官,迁知剡溪县、端州
皇祐四年(一○五二)侬智高陷城,坐是贬黄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二)。
改知诸暨县
英宗即位,为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通判永州
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八,有文集四十卷,已佚。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丁君墓表》、《临川集》卷九一《丁君墓志铭》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九三二
丁宝臣一○一○——一○六七),字元珍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景祐元年进士及第,为峡州军事判官,历淮南节度掌书记杭州观察判官,迁太子中允、知剡县,再迁太常博士、知端州
英宗即位,以尚书屯田员外郎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再迁司封员外郎
治平四年四月卒,年五十八。
有文集四十卷。
参见王安石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丁君墓志铭》(《临川文集》卷九一),欧阳修集贤校理丁君墓表》(《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嘉泰会稽志》卷三,《咸淳毗陵志》卷一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奎北宋 1011 — 10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68 【介绍】: 潍州北海人字长文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历知数州。
累迁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豪猾畏敛。
英宗朝官至礼部侍郎
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
以反对起用王安石,出知青州
卒谥文肃
全宋诗
吴奎一○一一~一○六八),字长文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据《东都事略》卷七三本传年十七推算)。
皇祐元年(一○四九)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以太常博士通判陈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七)。
入为右司谏,出知密州
还判登闻检院
至和元年(一○五四)知制诰(同上书卷一七七)。
二年,出知寿州(同上书卷一七九)。
同判吏部流内铨知审官院、同知通进银台封駮事
嘉祐四年(一○五九)翰林学士(《学士年表》),权知开封府
七年,迁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寻出知青州
熙宁元年卒(《宋宰辅编年录》),年五十八。
谥文肃
事见《彭城》卷三七《吴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九八五
吴奎一○一一——一○六八),字长文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年十七进士及第,累迁殿中丞
皇祐元年通判陈州
入为右司谏,同知谏院
三年,出知密州,徙两浙转运使
寻入判登闻检院知制诰
至和二年,以罪降知寿州
三年,上疏称旨,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嘉祐中,除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改郓州
七年,拜枢密副使
八年,加给事中
治平四年三月,拜参知政事
四月,以言事罢为户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八,谥文肃
著有《嘉祐录令》十卷、《驿令》三卷。
刘攽吴公墓志铭》(《彭城》卷三○),《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祖无择北宋 1011 — 10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84 【介绍】: 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
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
英宗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
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
元丰中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
工诗文。
有《龙学文集》。
全宋诗
祖无择一○一○~一○八五,生年参《龙学文集》所附《龙学始末》及《咸淳临安》卷八九),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
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
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广南东路转运使,入直集贤院
五年袁州嘉祐初改知陕府,迁湖北转运使,入为中书舍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龙图阁学士,知杭二州
神宗立知通银台司
熙宁三年(一○七○)谪忠正军节度副使
元丰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八年卒,年七十六。
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祖无择诗,以宜秋馆校刊徐氏积学斋景宋钞本《祖龙学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南昌彭氏知圣道斋钞本(简称彭本)。
底本第五、六两卷收入之祖氏与他人和诗及从《至元嘉禾》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九三四
祖无择
——一○八五),字择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宝元元年进士第,授承奉郎通判齐州
历知南康军海州
皇祐中提点广南东路荆湖北路刑狱,改广东转运使
入直集贤院,又出知袁州
英宗朝,纠察在京刑狱,迁左谏议大夫,进龙图阁学士
知开封府杭二州
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
王安石所斥,谪忠正军节度副使
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
元丰八年卒。
著有《龙学文集》。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蔡襄北宋 1012 — 10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1067 【介绍】: 兴化军仙游人字君谟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庆历三年知谏院,赞助庆历新政,直言疏论时事。
后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
皇祐四年知制诰,每除授非当旨,必封还之。
至和嘉祐间,历知开封府福州泉州,建万安桥,横跨泉州湾,全长三百六十丈。
在我国桥梁史上有重要地位。
入为翰林学士三司使
英宗朝以母老求知杭州
卒谥忠惠
工书法,诗文清妙。
有《茶录》、《荔枝》、《蔡忠惠集》。
全宋诗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
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
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
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
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
嘉祐五年(一○六○),召为翰林学士三司使
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杭州
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
孝宗乾道中赐谥忠惠
有《蔡忠惠集》。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为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浚、颜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
集外诗另编一卷。
集中卷七《度南涧》“隐隐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为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为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词学图录
蔡襄1012—1067字君谟
福建莆田人
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杭州府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书法史上素有"苏、黄、米、蔡"四大家之称,欧阳修苏轼最推崇其书,《东坡题跋》:"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欧阳文忠公集》:"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山谷文集》:"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 有《好事近》词,见《花草粹编》。
全宋文·卷九九四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进士
明道中漳州从事
景祐三年西京留守推官日,范仲淹余靖等以言事贬,作《四贤一不肖诗》赞仲淹等,而斥司谏高若讷,由是名闻遐迩。
后为馆阁校勘
庆历三年知谏院,支持庆历新政,论事无所回挠。
次年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五塘溉田,奏减丁口税之半。
皇祐中召为右正言直史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每除授不当,辄封还之。
至和初知开封府
二年出知泉州
嘉祐五年,入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擢三司使
治平二年,以端明殿学士杭州
四年卒,年五十六。
乾道中赐谥忠惠
工书,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
欧阳修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宋史》卷三二○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藩
全宋文·卷一五三三
李藩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在英宗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章岷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浦城人,徙居镇江字伯镇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两浙转运使苏州知州等职,皆有政绩。
官终光禄卿
性刚介,工诗,范仲淹尝称其诗真可压倒“元白”。
全宋诗
章岷字伯镇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徙镇江(今属江苏)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八)。
官平江军推官(《吴郡志》卷一二)
庆历四年(一○四四)江州通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三)。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越州四年移知福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四七八
章岷(一作珉),字伯镇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徙镇江(今江苏镇江)
天圣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吴郡从事
庆历中太常丞,以王尧臣等荐,充集贤校理
通判江州
累迁兵部郎中太常少卿、直秘阁
英宗、神宗朝,历知、福、苏等州,为两浙转运使
见《吴郡志》卷一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三、《范文正公奏议》下、《韩南阳集》卷七《章岷太常少卿制》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邵亢北宋 1014 — 10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4—1074 【介绍】: 润州丹阳人字兴宗
少好学,举茂才异等。
赵元吴叛,献《兵说》论儒臣统兵之弊。
召试秘阁,授颍州团练推官,累迁三司度支判官
英宗访以世事,称为“国器”。
神宗立,迁龙图阁直学士,进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遇事敏密,斗讼为之衰止。
后拜枢密副使,逾年引疾辞。
资政殿学士越州,历亳州
卒谥安简
全宋诗
邵亢一○一四~一○七五),字兴宗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
召试秘阁,授颖州团练推官,历开封府判官三司度支判官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颖王府翊善,加直史馆,擢同修起居注,以知制诰知谏院
神宗熙宁初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未几拜枢密副使
年馀出知越州,历亳三州
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年六十一。
谥安简
有文集一百卷,已佚。
事见王圭华阳》卷五九《安简邵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三三
邵亢一○一四——一○七四),字兴宗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两试进士,以赋误用韵弗中,然文皆第一。
进《康定兵说》十篇,召试秘阁,授颍州团练推官,入为国子监直讲,历光禄大理寺丞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判登闻鼓院权开封府推官判官
英宗时同判司农寺判尚书礼部,授知制诰知谏院
神宗时,以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拜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以资政殿学士出知越州,徙郑州郓州亳州
熙宁七年卒,年六十一,谥安简
有文集一百卷。
王圭安简邵公墓志铭》(《华阳》卷五九),《宋史》卷三一七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